重磅!累计成交额46.09亿,上海碳市场十周年成效评估
2024年07月24日 11:26:14
人气: 13138
来源: 上海环境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既能将减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上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导向,积极开展市场机制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为回顾上海碳市场总体发展进程,全面、客观地评估市场机制在推动企业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单位通过数据测算、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式,对上海碳市场试点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上海碳市场自2013年正式启动,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现已覆盖了钢铁、石化、化工、汽车、航空、水运等28个行业378家企业。截至2024年6月底,上海碳市场现货(含拍卖)累计成交2.4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46.09亿元。一是坚持制度先行,建立了多位阶、多层次的碳交易基本制度体系,有效保障了本市连续十年100%履约率。二是强化政策协同,推行“电-碳”协同机制、首创配额分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激励机制,打好绿色低碳“组合拳”。三是减排效果显现,工业领域纳管企业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支撑全市总体碳强度下降。四是推动绿色转型,企业节能降碳、碳资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五是催生服务需求,碳核算核查、碳认证、碳金融等碳相关服务机构快速成长,打造绿色低碳专业服务业高地。六是多个首单亮相,相继推出碳配额远期、借碳、碳基金、碳信托、碳质押、碳回购等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领域。
一 上海碳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根据国家要求,上海自2011年启动试点交易体系建设,2013年正式启动交易市场运行,至今已平稳有序运行十余年。上海碳市场建设经历了“建体系、扩范围、优机制”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纳入了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汽车、电子等工业领域,以及航空、水运、港口、机场、建筑、数据中心等非工业领域共28个行业378家企业,涉及碳排放总量约1亿吨。市场公开透明、运行高效,企业碳减排的内生动力和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全国碳市场“政策试验田”的作用。
一是以政府规章为总领,构建坚实有力、层次分明的制度体系。本市构建了“1+N”碳市场制度政策体系。市政府发布《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了报告制度、核查制度、总量制度、配额分配制度、交易制度、履约制度等核心制度,对碳交易主要环节进行全流程管理,明确纳管企业、相关机构、政府部门等主体权责。在此制度框架下,制定配额方案、核算方法、核查规则、交易规则等配套细则。严格制度执行,市区两级联动、部门紧密协作,有效保障了上海碳市场连续十年100%履约率与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
二是以纳入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多样化的行业为抓手,发挥碳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本市按照抓大放小、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确定碳市场纳管范围。目前工业领域基本全覆盖,并率先纳入航空、港口、水运等交通领域企业,以及商业、宾馆等建筑领域企业。总体上,本市纳管企业数量和覆盖排放规模适中,既有利于控制管理成本,也有利于探索不同行业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的合理路径。
三是以率先制定科学规范的核算规则为基础,夯实数据底座。核算规则方面,在全国率先发布《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及钢铁、电力、有色、造纸、航空、水运等10个行业方法学,既为统一、规范、科学开展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国家方法学建立提供了地方蓝本。核查管理方面,每年由政府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核查机构,发布核查工作规则、核查机构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监管和考评细则,对第三方机构核查流程、内容、质量等进行了全过程规范。
四是以提升效率为导向,构建免费分配为主的配额分配机制。分配方法方面,逐步扩大行业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等基于效率方法的适用范围,目前七成以上的企业已采用效率法开展分配。配额发放方式方面,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为导向,根据工业企业含碳能源(煤、油)使用情况设定不同的免费比例(93%——99%)。有偿竞价方面,以确保企业履约、提高市场流动性为目的,创新开展履约配额有偿竞价,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履约竞买和非履约竞买相结合的常态化拍卖机制,现累计组织拍卖13次,共拍卖配额约922万吨。
二 上海碳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一)纳管企业排放情况
分领域看,2023年度上海碳市场纳管企业中,工业领域碳排放占碳市场总排放的64.5%,其中钢铁、石化化工行业排放占比较高;交通领域占34.1%;建筑领域企业数量较少、排放占比较低。
从排放规模看,2023年度378家纳管企业中,排放量在100万吨以上的企业共12家,占比3.2%;排放量介于10万吨到100万吨的企业共52家,占比13.8%;大部分企业排放量在1万吨到5万吨之间,共有企业224家,占比59.3%。
(二)交易总体情况
上海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交易量和价格稳步上升。截至2024年6月底,现货品种累计成交量2.49亿吨,累计成交额46.09亿元,共吸引1939家单位开户交易,其中机构投资者超过1200家。
碳价方面,上海碳市场配额价格稳中有升。启动之初,配额分配实行三年一次性100%免费发放,相对宽松,配额以26元/吨为开盘价,最高上涨至46元/吨。随着试点第一阶段(2013—2015年)配额结转政策和2016年配额分配方案发布,配额价格逐步回升。近年来,本市探索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市场上流通配额逐步趋紧,当前配额价格在76元/吨左右波动。
成交量方面,上海二级市场配额成交量在各试点市场中排名居中。2013年启动至2024年6月底,上海碳市场配额总成交量6112.58万吨,总成交额20.12亿元。按配额一、二级市场分类,配额二级市场总成交量5190.85万吨,占比85%;配额一级拍卖总成交量921.73万吨,占比15%。其中,二级市场挂牌交易成交2278.07万吨,协议转让成交2912.78万吨。从交易主体看,纳管企业二级市场配额交易量占配额总成交量的48.24%,投资机构二级市场配额交易量占配额总成交量的51.76%。
三 上海碳市场运行成效
一是减排效果显现,支撑全市总体碳强度下降。工业领域纳管企业碳排放波动下降,2023年排放量较2016年下降了14.7%,降幅大于全市工业领域总体下降率六个百分点。建筑领域由于能效提升或生产经营调整,2023年碳排放较2016年下降12.8%。
二是推动绿色转型,激发企业节能降碳内生动力。根据调研排摸,约85%的企业认可碳市场在降低减排成本、推动节能降碳、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表示专门为降低履约成本开展了减排行动。46%的企业已自建光伏项目或认购绿电。本市率先探索“电-碳”市场协同,发布规则明确外购电力中使用绿色电力的碳排放因子为零,助推今年全市绿电消费量突破40亿千瓦时。
三是催生服务需求,促进碳专业服务机构快速成长。本市碳相关专业服务机构由试点启动初期以碳核查为主的9家机构,逐步拓展至碳咨询、碳检测、碳资产管理等约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在长三角区域形成较为明显的绿色低碳服务业优势。
四是多个首单亮相,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领域。自2014年起,推动发行全国唯一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上海碳配额远期,并相继推出碳基金、碳信托、碳质押、碳保险、碳中和指数等多个全国首单金融产品,有效盘活碳资产近800万吨,融资额超过1.3亿元。
供稿:上海环境局气候处
编辑:乔佳妮
原标题:重磅!上海碳市场十周年成效评估
关键词:
碳市场,碳交易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